予晞班上賣的是自作貓頭鷹時鐘

予晞和若竹在班上業績是第二名,很棒....

閃閃五姐妹在校門口挑大樑表演....
又一個累到大人的桃藝節
#天地有勤 原文連結
期中考一結束,緊接著就是統整周上場,利用周一晴空萬里的一~二節課,我們實際用雙腳一步一腳印的走過藝術大道,走過森林公園,穿越海洋公園,陸續停留在梅園、松園和竹園片刻,孩子們第一次跟藝術大道這麼親密接觸,東張西望、好奇的表情彷彿第一次來到貴寶地,用眼睛觀察,用心體會,藝術大道上一件件的公共藝術品,成為孩子們筆下想像空間的創作元素~~
#天地有勤 原文連結
過去我們的教育目標非常單一,似乎只有讀大學、拿博士、找到令人稱羨的好工作,才是人生正途。卻忽略了,其實每個人天賦不同,適合發揮的領域不同,不可能用單一標準來衡量。因為,當人生有了標準答案的局限之後,很多人就失去了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。這是嚴長壽在《教育應該不一樣》一書中提到的一段話。
也因為有這樣的共鳴,我結合第四課課文「我眼中的東方之最」,在兒童節前夕,讓班上的孩子也來發掘一下「五勤之最」,記錄自己的強項。如果把課業從所有的選項中抽離,勤班的孩子真是各個臥虎藏龍啊!會畫畫的、會下棋的、會彈吉他的、會彈鋼琴的、擅長打球的、會做點心的、會彈貝斯的、會拉小提琴的、會跳舞的、擅長組樂高的……種類繁多,不勝枚舉。
教改都二十年了,如何走出考試領導教學的局限,讓台灣的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的舞台,進而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與天賦,才是推動十二年國教最重要的意義與初衷,因為教育應該是為國家的主人翁照亮未來的探照燈,而非重複過去的後照鏡吧!
#天地有勤 原文連結
今年兒童節,學校不再玩上下課大翻轉了,改走氣質路線~野餐閱讀,週五早自習鐘聲一響,四到六年的孩子魚貫地走到指定定點,鋪起野餐墊,三五好友聚在一起打開書本,享受一個不一樣的早晨。當閱讀的形式不再那麼拘謹時,孩子們或坐或躺的姿勢就會不自覺出現,不論是互相分享書中有趣的情節,或是獨自徜徉在文字世界,我都覺得挺不賴的~